楞严经全文网
楞严经全文网
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-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
主页/ 佛本生故事/ 文章正文

净土法门法师:听讲的三个原则

导读:净土法门法师:听讲的三个原则 「绝名相于常寂之津」,津是比喻。这句话就是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裡面告诉我们的,这是教给我们学习的一个祕诀。你想学大乘,因 为那个书叫《大乘起信论》,你在听讲的时候,你...
净土法门法师:听讲的三个原则

「绝名相于常寂之津」,津是比喻。这句话就是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裡面告诉我们的,这是教给我们学习的一个祕诀。你想学大乘,因 为那个书叫《大乘起信论》,你在听讲的时候,你要记住三个原则。听讲,第一个不执着言说相。这个不执着裡头包括着不分别,没有说 到起心动念,当然是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没有关係,不分别、不执着言说相,他说长说短、说浅说深没关係,别执着。第二个,不执着名 字相。你看看名、相。名字相,名词术语,三昧是名词,庄严是名词,自性是名词,法相也是名词,这些名词术语是教学时候方便的用法 ,它也不是真的。所以,你对它也不必去分别执着,你懂得它的意思就好,最重要是懂得义理。第三个是离心缘相。你听懂了就懂,听不 懂别想,愈想愈错。为什么?你想是你自己的意思,不是如来真实义。开经偈上说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你如果想「这一句什么意思,那 一段什么意思」,那是你自己的意思,与如来真实义不相干。你要是不想,如来真实义就出来了,你一想就把如来真实义障碍住了。这就 是绝名相于常寂之津。

平常我们读经,对着经本叫读经,不对经本叫背诵,叫诵经,诵是不看经本的,念得很熟,可以背诵了,叫读诵。

读诵的时候不着文字相 ,因为文字是语言,文字是语言的符号。听讲不执着言说相,读经诵经不执着文字相,这个很重要。不执着名字相,不执着心缘相,决定 不要去想它什么意思。为什么?因为你一想,常寂就没有了,不常不寂是生灭法,佛所给你讲的那些东西全是白讲了。为什么?你错会了 意,你着了言说相、着了名字相,还有心缘相,你错会了意思,你不会学。宗门教下古大德常常问学生「你会么!」这句话的意思很深, 会的人绝不用自己的思想去想经典上的意思。告诉你们,经典没有意思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般若会上否定他老人家的说法,他四十九年没 有说过一句佛法,谁要说他说法那是谤佛。为什么这么说?怕你执着。法怎么说出来的?是自性清淨心自然流出来的,你要用清淨心去对 待它,你完全明白了;换句话说,他的清淨心把你的清淨心给引出来,他所说的一切经就是你自己说的,自他不二,我们是同一个自性清 淨圆明体,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佛佛道同,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没说过一个字?他所说的全是古佛所说的,古佛是什么?自性流 露出来的。古佛也是自性流露出来的,他也是自性流露出来的,他跟古佛无二无别、不增不减。如果我们见性了,我们跟他也是无二无别 ,我们也可以说我们一生一个字都没说,全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跟他一样,没有两样。这才叫真正到家,没到家不知道,到家才晓得事实 真相。

佛、祖师教我们这些方法,我们能够信、能够依教奉行,这个人叫大福报的人,他没有怀疑。要是怀疑,对他提出问题来质问,这种人学 道非常非常困难。为什么?三昧常寂他得不到,必须通过三昧常寂才能大彻大悟。三昧常寂的反面就是心浮气躁,妄想多、意见多,自以 为聪明,麻烦出在这裡。我们修学多年不能成就,毛病出在这个地方自己不知道,所以那就一错到底,一生不会有成就。一生再勤苦,你 所得到、所成就的是什么?知识,不是智慧,因为你烦恼习气在。智慧从三昧当中得来,没有三昧,智慧不会现前,这是佛菩萨告诉我们 的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智慧是从定开的,不是学很多东西开的,你能放下,什么都不学,智慧也开了。

文摘恭录—淨土大经解演义(第二九六集)2011/2/22 档名:02-039-02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