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嗔恚

"

嗔恚又作嗔,指仇视、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,在《大乘五蕴论》中有说:“云何为嗔?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。”

解决嗔恚的方法是什么

修行的师兄是不能有嗔恚心理的,嗔恚的影响力很大,若师兄出现了这种心理,那么修行会受到很大影响。为了能让嗔恚得到解决,师兄需了解解决嗔恚的方法。那解决嗔恚的方法是什么呢?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吧!

解决嗔恚的方法是什么

一、学会接受

一般发火的时候,首先是自己的内心很难受,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把心的专注力放在因生气而难受的苦受上,多体验和观察那种苦受,是一种怎样的状态。

这种苦受,虽然是很难受,可是当你接受这些苦受的时候,心不会因为面对障碍相而生起更多的苦受。大部分人不知道这种情况,拒绝这种苦受,以对抗的方式来企图摆脱这种苦受,这样只是继续增加苦恼而已。不接受苦受本身就是一种排斥和抗拒,并不因为抗拒而苦受马上消失。

先接受现实,知道自己发火,接受这些苦受,这就是随顺法,随顺了才有消灭嗔恚的机会,要不然越抗拒越难受。

我们的内心哪怕是一点点只要有这个嗔心,心肯定是受苦的,嗔本身具有这种破坏力带给我们很多的苦受。

而大部分人明明知道这是不善的,可是不愿意接受结果,不愿意承担这种现世业报。这是一种不了解因果或不相信因果所造成的结果。我们无妨问问自己,当发火的时候,谁先痛苦?是发火的本身还是对方?当然是自己先痛苦,然后又带给对方痛苦。这是嗔恚自然的特性及它的灾患。所以,发火的人,首先接受自己的感受(苦受)是很重要的。

每个人都有发过火的经验,都知道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,好像心里有个沉甸甸的疙瘩堵住胸口,憋不住的感觉,甚至像一把刀插在心脏里一样的绞痛。外在的表现呢?脸红、脖子粗、额头三脉都起来了。这是一种狂风暴雨般的现象,自然带给自己和对方风吹雨打的折磨是肯定的。当面对这种情况,怎么处理呢?跟前面说的一样,首先不能面对障碍相,赶紧离开这个场所是最明智的选择,之后承认自己正在发火。

因此,先接受苦受,不要排斥苦受。如果排斥这些不舒服的感受,苦受只是继续增长而已。因为越排斥越难受。

解决嗔恚的方法是什么

二、安住于苦受

此时,全力以赴把心的焦点放在不舒服的苦受上,努力安住在苦受上。

同时内心标记“难受、难受”或“苦受、苦受”,加强觉知力。就这样,当你觉知苦受,接受苦受的那一刹那开始,其实苦受已经开始减少的(至少是不会增长),最后慢慢消退。一直专注于苦受,直至那个苦受完全消失为止。如果要反抗它或排斥它,它只会继续增长。当你接受它的时候,反而会慢慢减少。当苦受差不多消失的时候,嗔恚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。

这就是用受念处的修习解决嗔的方法,是毗婆舍那内观的修习。

三、修习慈心

当然,平时多修慈心是解决嗔恚最好的方法,所以平时多应该培养慈心。

只要内心充满了慈心,嗔恚根本没有机会生起来,由于慈心和嗔恚的特性是完全相反,是不能同时存在于内心。人之所以很苦,就是因为内心有很多嗔等不善心。不善心本身的特点有这种惊人的破坏力,就像火热的铁球一样,只要触碰它,肯定被灼伤。

如果没有慈心,内心开始萌芽嗔恚种子的时候,第一时间去觉知这些前兆,然后救头燃一般迅速扑灭,不要等到火上头了才去补救,那已经迟了。

并不是发大火才是嗔恚,很多的不满意、看人家的缺点、说人家的不对、排斥、拒绝、嘲笑,这些都属于嗔心。只要内心有一丝这些迹象,应该及时地觉知,才是最好的预防。当事情发生了,采取上面的方法(观苦受的方法)来解决眼前的问题等到心里差不多恢复平静的时候,再以慈心对待对方。或用祝愿对方无烦恼。这就是解决嗔恚的方法。

解决嗔恚的方法是什么

以上就是解决嗔恚的方法是什么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师兄有帮助!关于嗔恚的内容师兄要多去看看,这样对嗔恚能有进一步的了解,而且师兄也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。

...查看更多
如何克服嗔恚

人是会有烦恼的,在佛法中嗔恚是根本烦恼之一,它对众生的影响非常大。出现嗔恚的师兄是很容易伤害他人,伤害自己的。所以当师兄出现嗔恚后,要及时去解决,去克服。可如何克服嗔恚?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!

如何克服嗔恚

你必须有慈悲心,打坐时若嗔恚心生起,当修慈悲观。若别人行持不好或发脾气,不要因此而生气,否则,你比他更无明。要心怀慈悲和智慧,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。要内心充满慈悲,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,在打坐时,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。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,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。有时候,当你看到其他的出家人举止粗暴,可能会心生懊恼,是自讨苦吃的,这样不是佛法。

如何克服嗔恚

你可能这么想:‘他们不像我这么严谨在修行,不是好的出家人。’这就是自己的大错了。不要做比较、批判,放下想法,观照自己。修学佛法是自己的事,你不能叫别人的作为合你的意或像你一样。这种期待只会为自己带来烦恼,修行人常有此通病,但是看别人的缺点不会产生智慧。不要自寻苦恼,只是单纯地观察自己及内心的感觉。这样做,你将会明白的。

如何克服嗔恚

以上就是如何克服嗔恚的相关回答,希望对师兄有帮助!师兄在了解嗔恚时,不但要知道它的解决方法,师兄也要知道嗔恚有哪些坏处,这样对嗔恚的了解会更进一步。

...查看更多
心中起嗔恚,如何治

许多师兄学佛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,这样自身就不会有任何烦恼了。在佛教中烦恼有很多,其中嗔恚是根本烦恼之一。嗔恚的影响很大,如果师兄起了嗔恚心要及早去治,这样才不会伤害到他人和自己。可心中起嗔恚,如何治?关于这个问题,接下来看看相关的回答吧!

心中起嗔恚,如何治

慈悲观是对治多嗔众生的观法。所谓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。嗔恚如毒火,能破坏一切善法功德,损人不利己,是堕三恶道的根由,只有柔和清凉的慈悲,能息灭嗔恨热恼。

嗔恚的现象,不出三种:常常无端发怒,恼害别人,是违理的嗔恚。被人欺侮或恼害自己的亲人,或自己行善却见别人为恶时,生起嗔心,称为顺理嗔。自认为观点、看法才是对的,别人所说都是不对的,因此与人诤论,生起嗔心,称为诤论嗔。

慈,是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,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就与功德。悲,是同情别人的失败与痛苦,并想办法协助他去除痛苦。佛陀开示,对所有众生都要慈悲的“生缘慈”来对治违理嗔;跟你有关系的一切众生,都要行慈悲的“法缘慈”,来止息顺理嗔;以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“无缘缘慈”来对治诤论嗔。

修学慈悲观,先要反省自己修行不能得力,没有禅定、智慧,皆由业障所致,一切业障皆由“心”与“境”而来;“心”指我们自心;境即亲属、冤家、无关系的中间人等外境。如何修学慈悲观?

一、对自己最亲爱的人行慈悲

思惟自己从过去至今,对自己的父母、师长等长辈,未善尽孝道,不能知恩、感恩、报恩,现今深觉惭愧、忏悔,愿以佛法尽孝。当我身心获得快乐时,如寒时得衣、饥时得食、病时得愈、贫时得财、贱时得荣、急难得救助;我今世的父母、师长等一切长辈,也能如愿。我得佛法智慧时,他们都能跟我一样,业障消除,增福增慧,发菩提心。

其次,思惟自己从过去至今,对兄弟姐妹、法亲眷属、同参道友等平辈,未尽劝善规过、相互勉励之责,或心存嫉妒,幸灾乐祸,不知相互包容、互助合作,现今深觉惭愧、忏悔,故将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。接着,思惟自己从过去至今,对子女、学生等晚辈,未尽教养之责,疏于指导关照,如今愿以佛法利益下亲,将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他们。

心中起嗔恚,如何治

二、对一切非亲非故的中间人行慈悲

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是未来诸佛,是故非亲非故的一切众生,亦与我们有缘,亦该将功德随喜回向给他们。当我身心获得安乐、利益时,我也愿意将功德回向给现在今世、过去累世,一切非亲非故的人等,使他们皆能业障消除,增福增慧,发菩提心,护持正法,永不退转。当他们有苦难时,自己也会施予协助,纵然未能采取实际行动,心中也应该存有深厚慈悲心。例如,平常外出也会见到许多不相识人等,都可以用来思惟,系念不断。

三、对一切的冤憎人等行慈悲

所谓冤憎,便是对于自己不友善者、破坏者、毁谤者、打击者、无理取闹者。修慈悲观的人,要对治自己的嗔心,对己的冤憎者更要行慈悲。所谓“冤家宜解不宜结”,现在,我愿以佛法利益功德,回向给我的冤亲债主,乃至我的父母、师长、兄弟、姐妹、配偶、同参道友,乃至今世我的子女、学生等一切晚辈,他们所结下冤仇的冤亲债主们,使他们皆能业障消除,增福增慧,发菩提心,护持正法,永不退转。

心中起嗔恚,如何治

上述就是心中起嗔恚,如何治的相关回答,希望对师兄有帮助!师兄在了解嗔恚时一定要知道它的意思和坏处,这样对嗔恚会有更详细的了解。

...查看更多
嗔恚是什么意思

学佛之人需要有虔诚,恭敬的内心,而且要心无杂念,这样在学佛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去领悟佛法中的真理。此外,学佛之人不能有嗔恚的心理,否则对学佛会造成影响。可嗔恚是什么意思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嗔恚是什么意思

嗔恚 chēn huì 嗔:怒,生气 ;恚:恨,怒。 《成唯识论》中则说:“嗔者,于苦、苦具,憎恚为性,能障无嗔,不安稳性,恶行所依为业。”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,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“三毒”。

又作嗔,指仇视、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。《大乘五蕴论》中说:“云何为嗔?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。”

嗔恚是什么意思

瑜伽八卷十六页云:云何嗔恚?谓于他起害欲乐,起染污心,若于他起害欲乐决定方便,及于彼究竟中,所有意乐。

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十四页云:云何嗔恚?谓于诸有情,欲为损害;内怀栽杌,乃至现为过患。总名嗔恚。

嗔恚是什么意思

上述就是嗔恚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师兄有帮助!佛法中有很多的智慧和真理,师兄在学佛时一定要用心,这样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深意。

...查看更多
结语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