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全文网
楞严经全文网
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·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
主页/ 说吉话祥/ 文章正文

以礼待人

导读:处世待人,讲究礼貌。这是人文社会极需拥有的人文精神,是衣冠文物道德的基本条件。人类没有了礼敬就没有尊卑之 分,社会就出现没有秩序的状态。...

  以礼待人 G?ravo

  处世待人,讲究礼貌。这是人文社会极需拥有的人文精神,是衣冠文物道德的基本条件。人类没有了礼敬就没有尊卑之 分,社会就出现没有秩序的状态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,共同生活必需要有礼敬的精神,彼此互相尊敬,互相礼让,才会缔造出一个和平安乐的社会。有了礼貌,社会 就可避免许多无谓的争执与纠纷。

  所谓「未成佛,先结人缘」。佛教徒非常注重人际关系,人际关系搞不好,引度众生入佛门的任务也就无法成就,更别说 推展*轮的工作。人由於礼貌显示出一个人的涵养与品德。靠了这点在社会谋事,特别在人际关系上取得优越的条件,故在事业基础上就占上前锋,赢人一著。所以 说礼貌是成功上的基因,是人生的彩带。相反的,许多时候,人事上的摩擦与纠纷也都是因为个人的态度无礼而引起。

  一个平易近人,讨人好感的人,其基本原素即是态度礼貌上的表现。如果您的人际关系开始走下坡,如果您是上司察觉到 下属对您指挥不从,如果您是家长发现到子女对您的属劝不听,如果您的配偶对您冷若冰霜, 缺乏热情,如果您的朋友逐渐稀少,或是若即若离,请检点您本身的态度,加点礼貌,一切就会变。

  「礼义廉耻」更是中华民族极重视的个人涵养。所谓「生而不教不如不生」为人者,有异於禽兽。就得保持作人的风范,决不能举止如同禽兽。佛教讲究礼仪,在「十善行」里的「常行礼敬」即北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的第一条大愿「礼敬诸佛」就强调为佛弟子在态度因具有的修养。

  常闻经典称:「礼佛一拜 增福无量」,什么福呢?佛陀讲说有五种利益。即:

  1. 端正相貌:见佛相已,发欢喜心而行礼敬。由此而得端正之福果。

  2. 声韵和美:礼佛时称念佛号而得悦声之报。

  3. 发财饶益:以佛前施灯、点油及奉献诸缨络,作大施舍。

  4. 生长者家:礼佛时心无染著,跪拜得体,得此胜果。

  5. 命终生天:由於恒常作礼佛之动作,缘佛功德,得往生善趣。

  「若人散乱心,入於塔庙中 ;

  一称南摩佛, 皆已成佛道」

  礼敬之态

  礼敬的表达模式不外有三:即身表举止上的、语言上的及心领意会上的。在习俗的社交场合里,基本上的礼节有握手拥抱,华人的拱手致意,及印度人胡跪亲脚的表达模式。

  与人沟通就得使用得体适意的言词来向对方致敬。譬如通俗的一声「哈罗」、成为初交相识上的共同语。宗教人士的见面礼皆因教而异。如回教徒、印度教徒们会遇时皆有其特定语言上的称呼,代替了习俗的致意语。

  在佛教界,南传佛教徒会遇时称一句「南摩佛陀耶」(Namo Buddhaya) 或 「沙督」(Sadhu) ,它含有问候、致敬、称扬及告别的意思。北传信徒即以一句「阿弥陀佛」 作为口头称呼。

  另一种的恭敬是潜伏在内心里,从内心起致意的恭敬。例如微笑俯首、关怀亲切、 殷勤体贴、依顺不违的态度。

  礼敬得四利益

  在因果论中谈及人常行礼敬可获得四种回报:

  (一) 长寿益年:长命百岁,皆为世人所渴望追逐的一种欲望,但往往却求之不如法,常常使用邪恶之道及错误方法,诸如宰杀生灵,祭祀鬼神以求达延年益寿。此种的方法就像往沙漠求水、火堆中求炭,实必引火焚身,招来祸殃。

  尊重生命,此句话指示凡是有生命的,我们都要尊重其生存的价值,不得侵凌。众所周知,贪生怕死,为众生皆有的共同点。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这一点明确地告诉了我人尊重生命的必要性。身为四生慈父的佛陀, 就有提及尊重生命的教言:

  「众生皆畏於刀杖 爱惜生命是本性

  若将己推及於他 不应残杀於无辜」

  我佛导师,教诫弟子们不杀生的出发点,皆以尊重生命为主。因了尊重而对众生行於慈爱,视众生如己体肉,不忍心杀害,亦不教他人杀。如此就达到行持护生及放生的意义。人心生慈爱,并显以恭敬,尊重生命的信念为引导,即可避免刀血之灾,从中就会获得长寿之功德。

  (二) 颜容貌美:一个懂得礼敬的人,其心必是柔美善良,不会於恭高傲慢的态度对人,也不会轻视贬低那些不如他的人。由於心是谦恭,就不会恶脸迎人,经常会保持面 带笑容,和蔼可亲之态。如斯之心态,种下善因,结成美果,生得一副貌美之相,即所谓的「相由心生」,就是此道理。

\

  在这注重外表,先敬罗衣后敬人,以貌取人的社会里,自己长相俊美,就是谋事的最利条件。一个人长相出众肯定会为他带来甚多利益,故说长相貌美是吉祥也。

  (三) 快乐:由於心存恭敬,以礼待人,就能广结善缘,赢得众人的欢喜与好感,无形中也就可以免除了与人为敌的劣缘,摆脱了孤僻受落的忧虑。自心里就感觉到一份自然与舒适,心旷神怡的度日。

  (四) 壮健:由於心持礼敬至上的宗旨,生活起居必然有秩序,守礼节,不胡非作为。由於以礼待人、心不存邪念,故得心神守元、思路清澈,在处事上就能聪慧明智。行 事上自然必有分寸,不会糟蹋色身,弄得身子残杯。有规律的生活,适当调理,自然就会身子少病少恼,无患无病,安康过日。所谓的健康就是财富,即佛陀所称的 吉祥也。

  「礼敬戒德具足者,尊重耆老不怠慢;

  四法自然随增长,长寿貌美乐健康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