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世界上,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,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,所以遇到分歧和不同,需要包容,不要总想着排斥与指责。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,学会为别人着想;即使有些方面,你不能认同,也不要激化矛盾,形成对立,而要学会理解与包容。
早期我们去到西方,外国友人总是一杯又一杯奉上咖啡,我们有很多人都喝不惯。
特别是到了意大利,你说口渴,人家就为你奉上当地特色的浓缩咖啡,很小的一杯咖啡,越喝越渴,但是依然要去认同与赞美:“不错不错,味道很香。”这不是虚情假意,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。虽然你可能并不很喜欢咖啡,但那是人家的一片诚意,从这方面你要认同对方,并表示感谢。这一点西方人做得特别好,老外从不吝啬任何赞美的机会,那种赞美的语气也会让自他感到心情愉悦。我记得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,想要给弟子们带一些礼物,就带了家乡的野生沙棘粉。到了美国以后发现有一百多个弟子参加法会,我就每个人送了一小袋。我让翻译告诉大家:“这是生长在我家乡的野生沙棘果粉,没有受到任何污染,纯天然的,味道非常好,我带的不多,每个人只能分一小袋,但是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尝一下,这是我的一片诚心。”其实,一小包倒下去,只能冲一小杯水,而且那个味道,喝过的人都知道,酸不啦叽的。但是美国的弟子们喝了以后,都纷纷赞美,“这个VC太好了!真是原汁原味!酸酸的很好!”还有很多人第二天回礼,带来一大堆卡片和小礼物。有的卡片上用英文写着:“尊敬的嘎玛仁波切,我们已经收到您最伟大的礼物,我们都尝到了‘VC王’的味道,从此知道青藏高原上最美好的味道是什么了。”很多溢美之词、感谢之语,还有的卡片上夹上一朵玫瑰花,或者一块小石头,小小一包巧克力等等,以回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你看有些人吃饭很挑剔,总是挑毛病,家人辛辛苦苦做好饭,这个不吃、那个不吃;这个咸了,那个淡了,对饭菜的色香味要求很高。同样是坐在一起吃饭,有些人却充满了赞美和感恩,有的菜明明很难吃,却一直露出仿佛尝到饕餮美味的样子,对辛辛苦苦做饭的人赞不绝口。这并不是味觉造成的,不是因为挑剔的人味觉灵敏,而不挑剔的人味觉失常,而是“同事”的心,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这菜的味道好不好,但他不吝啬付出赞美与鼓励,心怀感恩。
哪怕你多么不喜欢父母、伴侣、儿女或朋友为你所做的一切,你的心要能够感受到他们付出的爱,要懂得尊重与包容,学会“同事”。不要做一个和外部环境与他人不能相容、格格不入的人,否则不仅自己不开心,会感到烦恼,别人也会不悦与失望。将心比心,付出美好的语言和“同事”的心,是处理分歧的良方,大家应该多多学习与应用。